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正文

上柱国是什么官_唐朝上柱国是什么官

更新时间:2025-02-07 21:01 阅读量:109

上柱国,古代官职。起源于春秋时期,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。

汉代废除此封号,五代时期复立为将军名号。北魏、西魏时设"柱国大将军、上柱国丛袜大将军"等;北周时增置"上柱国大将军";隋代有"上柱国"、"柱国",以封勋臣;唐以后作为勋官的称号,唐以后正式确立隋朝的六部制度,兵权归中央机构,"上柱国"逐渐成为功勋的荣誉称号。

战国时楚、赵置,位令尹、相国下,甚尊。原为保卫国都之官。柱国原为国都之意。

<<战国策-齐策二>>:"_陈轸_见昭阳,再拜贺战胜,起而'楚之法,覆军杀将,其官爵何也?'昭阳曰:'官为上柱国,爵为上执_。'"

<<战国策-齐策三>>:"安邑者,魏之柱国也;晋阳者,赵之柱国也;鄢郢者蚂郑敏,楚之柱国也。"高诱注:"柱国,都也。"后为楚最高武官,时立覆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,位仅次于令尹。

<<战国策-齐策二>>记昭阳对答陈轸,谓贵于上柱国的唯闷枝领令尹耳。

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,汉废,五代复立为将军名号。

唐以后正式确立隋朝的六部制度,兵权归中央机构,"上柱国"逐渐成为功勋的荣誉称号。

战国时楚国设置,为统率武装部队之官,或称"上柱国",其地位略次于"令尹"。两汉废。北魏、西魏时设"柱国大将"。北周时增置"上柱国大将军",隋代有"上柱国帆桥让"、"消谨柱国",以封勋臣。唐以后作为勋官的称号"上柱国" 。

<<明会典>>称态局正一品阶勋云加授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,疑止为赠设耳。李韩公、徐魏公、常鄂公初俱带"上柱国",然阶不过银青荣禄大夫。盖因元之旧,官未定也。后常公物故,二公俱改"左柱国"。近夏少师言独得"上柱",为一时旷典。然在隋初为从一品勋,而唐则四,实不为异也。乙丑年,加严嵩,辞以人臣无"上",则夏公此官,固骖乘之祸耳。乙丑,少师徐阶以十五年满加,固辞。辛巳,少师张居正亦以十五年满加,亦辞,后卒以为赠。今按:"上柱国"一人,夏言;赠"上柱国"一人,张居正。

南北朝隋唐比较多柱国、指统领军队的高级将领,比如隋朝八柱国可以理解为八大军区司令。

上柱国,原义为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。

上柱国,古代官职。起源汪芹于春秋时期,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。汉代废除此封号,五代时期复立为将军名号。北魏、西魏时设"柱国大将军、上柱国大将军"等;北周时增置"上柱国大将军";隋代有"上亮陵兄柱国"、"柱国",以封勋臣;唐以后作为勋官的称号,唐以后正式确立隋朝的六部制度,兵权归中央机构,"上柱国"逐渐成为功敬袭勋的荣誉称号。

上柱国"是勋级,是对作战有功的人的特别表彰。唐代勋级分十二等,最高等级是"上柱国",其次是"柱国",从士兵到将领都可以获得各种勋级。荣获"上柱国"勋级的人,不论官职多大,都可以享受正二品的待遇。